service
 2023年11月15日
研究表明世界遗产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避风港

       提到世界上最珍贵的文化和自然地标,您可能会想到马丘比丘的干石墙、吉萨大金字塔或吴哥窟。

       50多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因其“突出的普世价值”而将此类世界遗产指定为保护对象。

       事实证明,这些奇迹之所以不可替代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它们的生物多样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保护联盟(IUCN)的一份新报告显示,20%的物种都位于世界遗产地内——鉴于世界遗产地仅占地球表面的1%,这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数字。

       该报告根据国际组织的分析发现,世界遗产地拥有 75,000 种植物,涵盖世界上一半以上已知的哺乳动物、鸟类和硬珊瑚物种。

       参与这项分析的保护国际科学家帕特里克·罗丹兹 (Patrick Roehrdanz) 表示:“世界遗产地不仅保护了我们的文化遗产,还保护了地球的生物多样性遗产。” “即使我并不完全认可维恩图的重叠程度,但这项分析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这些地区对全球保护的重要性。”

       Roehrdanz 表示,目前有超过 100 万个物种面临灭绝的风险,而且各国已就“到 2030 年保护 30% 陆地和海洋”的全球目标达成一致,了解和计算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至关重要。

       这项研究为了解世界遗产地内的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最佳视角。研究显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保护措施——如广泛的管理计划和可靠的财政支持——已被证明是防止物种灭绝的根本。

       例如,世界上最小的鲸类动物小头鼠海豚在全球范围内仅存大约 10 只; 剩余约 60 头的爪哇犀牛以及约 200 只的粉红鬣蜥——它们都生活在世界遗产地(分别是加利福尼亚湾的岛屿和保护区、印度尼西亚的乌戎库隆国家公园和加拉帕戈斯群岛)。

       印度尼西亚的科莫多国家公园是仅存的科莫多龙的家园,科莫多龙是地球上最大的蜥蜴。 加拉帕戈斯群岛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海蜥蜴——海鬣蜥的家园。

       保护国际的研究人员利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和国际鸟类保护协会(Birdlife International)提供的物种分布数据,为每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地编制了物种级别的统计数据。通过应用程序,用户可以轻松搜索每个地点,在几秒钟内找到每个位置的物种。

       专家们希望,将地标性建筑的文化意义与其所代表的自然价值结合起来,以此激发未来的保护举措。下一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将世界遗产地纳入各国为实现保护自然的全球目标而制定的正式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

      罗丹兹说:"随着保护行动的发展,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并绘制出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地图。"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背景采取更明智、更迅速和更实质性的行动。"